认知语言学绝非“罪大恶极”——体认语言学的发展
王寅
四川外国语大学
摘要:创新思维不能剑走偏锋,学术批评当忌言过其实,语言学理论在继承和创新中发展至今。当今亦已成为主流的认知语言学(Cognitive Linguistics,CL)也经历了“始发、完善、主流、反思”这几个阶段。达布罗斯卡(E.Dabrowska)以“认知语言学七宗致命重罪”为题指出它犯有七大重罪,这一评价极为不妥。她未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到CL的学术价值,批判了现代语言学两位大师索绪尔的“语言先验论”和乔姆斯基的“语言天赋论”,将语言研究带入后现代哲学时代。学术研究不可怀“愤青”之心,而应行“继发”之为。CL的缺陷不全在于她所列数的“七宗重罪”,可用“体认语言学(EmbodiedCognitive Linguistics,ECL)”加以弥补,“体”和“认”二字分别强调了语言研究中的“唯物论”和“人本观”。本文还认可后现代哲学的“象豹观”和“多元化”,主张群言堂,否定极端论,据此学者应持“风物长宜放眼量”和“海纳百川天地阔”的心胸,不断推动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。
- 专辑:
哲学与人文科学
- 专题:
中国语言文字
- 分类号:
H0-05
中国知网独家网络首发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、摘编。
相关推荐
- 相似文献
- 读者推荐
- 关联作者
- [1]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过程[J]. 赵艳芳. 外国语(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). 2000(01)
- [2]认知语言学:诠释与思考[J]. 文旭. 外国语(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). 2001(02)
- [3]认知语言学: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[J]. 崔希亮. 语言教学与研究. 2002(05)
- [4]认知语言学探究——现代语言学的科学方法论[J]. 吕可红,王玉英.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. 2003(01)
- [5]浅议认知语言学与认知法之比较[J]. 朱萍.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. 2004(01)
- [6]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[J]. 卢植.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. 2005(05)
- [7]认知语言学与翻译[J]. 萧立明. 中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. 2005(05)
- [8]认知语言学的解构思维[J]. 鄢春艳. 重庆工学院学报. 2006(07)
- [9]观念·方法·应用——《认知语言学》简评[J]. 黄缅. 外语教学与研究. 2006(02)
- [10]论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和理论框架[J]. 陶文好. 中国外语. 2007(05)